道教放生疏文范本,《维摩诘经》译本及其论疏概况(道海)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8-26 浏览:213次

一、花龟放生在哪里放比较合适

1、佛学经典,无论在天竺、抑或中国,大多经过从质朴到华丽,从简炼到繁博,从松散到系统的过程。译经当然也不例外,试看《维摩诘经》前后便有七种译本,大致也经过这种过程。

2、至於一经多译的原因,大体说来是因为后人对前代译本不满而产生的。如以为前译“行文艰涩”、“或滞於理”、“述事不周”等等。其实也不尽然,比如什公所译的《维摩诘所说经》,我认为就比晚译出的奘公《说无垢称经》要优美流畅的多。但是,奘公对罗什译本不满也确有其事,这在奘公的门生窥基大师著的《说无垢称经》疏中,可以得到证明(下面将详细论及),如其评道:“什公出自龟兹、不解中国梵语、不但浇讹不正,亦乃意义未融故也①。”

3、据宋智圆《维摩经略重裕记》中载,《维摩诘经》前后有七种译本。而现在能够见到的仅有三种译本,并收入新修大正藏第十四册。《佛说维摩诘经》二卷,十四品,吴支谦译。《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十四品,姚秦,鸠摩罗什译。《说无垢称经》六卷,十四品,唐玄奘译。佚失的四种译本分别是:《古维摩经》一卷(此依宋智圆《维摩经略重裕记》载,今演培法师则说有二卷),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一八八年),严佛调首译。《毗摩罗诘经》三卷,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二九一年),竺叔兰译。《维摩诘所说法门经》一卷,西晋惠帝泰安二年(公元三O三年)竺法护译。《维摩诘经》四卷,东晋(具体年代不详)祗多蜜译。

4、历代的《维摩诘经》注疏,是比较多的,如果连日本学者的注疏也计在内,不下三十种。在诸经的注疏中,恐怕仅次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疏本。后代注疏本多依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唯有唐代窥基大师依奘译《说无垢称经》。主要作品则多出自南北朝、隋唐间佛门巨擘之手,如僧肇、慧远、智颉、吉藏等。后代学者注疏此经多参考此期人疏本,因此,他们的作品很难再逸出前人的思想,有的则直接摘录前人的注解。女口明代杨起元《维摩经评注》,即为摘自僧肇的注解,我想,如果称之为“笔记”也许更恰当些。有的只是对前人注疏本,给予删削整理,至於前人对此经义理的分析阐述上并无多少发展。故此,在这里我想仅对《维摩诘经》现存的三种译本及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注疏本,作些介绍。谨请同道行家不吝指正。

5、此经是历代诸译中的第二译。但它现在是此经现存最早的译本。共上、下二卷、十四品,由三国时代吴国的支谦译出。

6、支谦,字恭明,原为月支人。汉献帝年间,避乱于吴。其人长得细长黑瘦、眼多白而青黄,有奇才,“博览经籍,莫不精究,世间技艺,多所综习,遍学异书,通六国语。”译有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四十九部经。并注疏《了本生死经》。是初期佛教的重要译家之一。

7、唐窥基大师《说无垢称经疏》中,曾批评罗什法师《维摩诘所说经》冠有二名,其实支谦所译此经具有三名,除了大经题《佛说维摩诘经》外,尚有《不可思议法门之称》及《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二小题,比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尚多出一名。但窥基大师似乎只批评什译本,并未提及支谦译本,不知是什么原因?

8、《佛说维摩诘经》译於吴黄武年间,具体时间未详。此经初译出流世,颇受两晋士大夫欢迎。后什公《维摩诘所说经》一书译出,此经才逐渐被人忽略,以至於现在很难见到后人对此经的论述。

9、此经由於译出年代较早,文字较为质朴,一些词的译法尚未固定下来,如此经“人民”、人物”等词后代多议为众生,或者有情。经意脉络大致相同,唯有二处略具差别。本经把舍利弗念座一段,归入“诸法言品”第五品末,也就是什译本及奘译本的问疾品。查阅什译本及奘译本,此段皆归於“不思议品”第六品首。从文意上看,归於第六品显然较为合理。“不二法门品”第九品中诸大菩萨广说不二法门,及至文殊师利处,便嘎然而止,并无维摩诘默然。文殊赞叹一事,考现存的什译本、及奘译本皆有此事。不知是所依梵本不同还是流传过程中佚失的。

10、历代的诸译师中,最受后人尊崇的,大概要数姚秦鸠摩罗什三藏。他的译本简洁通畅,且文字优美,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他的译本流通最为广泛。僧肇云:“什公高世之量,冥心真境,更尽环中,又善方言。时手执梵文,口自宣译。道俗虔虔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至意。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於兹显然矣。”②在这里,僧肇除了赞美其人品修养及译经精湛外,更说出什公译经之所以能够得心应手的原因,即梵汉文兼善是也。再者,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也是他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放生乌龟有什么注意事项

1、鸠摩罗什法师是天竺人,生长於佛教家庭。童贞出家,精研大小经典。弘始三年(公元四O一年),姚兴迎什公到长安。在短短的几年里,先后译出金刚、法华、成实、菩萨戒本、中、百论等大小经律论三百多卷,奠定了他在中国佛教史上译经大师的地位。

2、此经译出年代,据僧肇为该经所作的序说:“弘始八年,岁次鹑火,命大将军常山公,右将军安成侯与义学沙门千二百人,於长安大寺请罗什法师重译正本③”由此可知,《维摩诘所说经》三卷是弘始八年(公元四O六年)译出的。《高僧传》云:“(什公)秦弘始十一年(公元四O九年)八月二十日卒於长安④”可知是什公逝世前三年的作品。

3、后代学者对什公译本,多持赞美、肯定的态度。《高僧传》云:“什既率多谙诵,无不究尽,转能汉言,音译流便⑤。”又云:“出凡三百余卷,并畅显神源,挥发幽致⑥”僧肇《维摩诘所说经》序云:“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於兹显然矣7。”太虚大师云:“鸠摩罗什此云童寿,以其童年而有耆德,故立斯名,复以遍通经、律、论藏,尊称之为三藏法师。盖在中国翻译佛经之第一大师也8。”综上所述,古今佛教学者,对什公可谓是推崇备至的。但也有持否定态度的,如窥基大师即在《说无垢称经疏》中,对什公译本提出尖锐的批评。“除罗什外,或名《维摩诘经》,或云《无垢称经》,或云《说维摩诘经》,或云《说无垢称经》或云《毗摩罗诘经》,唯罗什法师独云《维摩诘所说经》,仍云一名《不可思议解脱》。准依梵本……无垢称是所说,顺唐言,正云《说无垢称经》。什公不依汉译,存其梵音者,意许维摩亦得说经,良以身婴俗妄,久离僧流,,恐傍议而多生,所以许其说经⑨。”其后复具体地列出十二条加以批评(详见新修大正藏三十八卷,《说无垢称经疏》卷。窥基大师在此并未一同列出,西晋竺法护《维摩诘所说法门》一译,不知是一时疏忽,还是未及见此译本。

4、此经是维摩诘经的第七译,亦即是最后一译,为诸译中,卷数最多的,共有六卷、十四品。唐代玄奘法师译。

5、玄奘法师,俗姓陈,名袜,河南偃师人,十三岁时,出家於洛阳净土寺。唐贞观三年又身赴印度留学,游历西域及古印度诸国凡十七年,遍学大小乘经典;於贞观十九年,随身携带梵本六百五十七部回到长安。此后,於弘福寺等处,开始了他的译经生涯,一生共译出《大般若经》《大毗婆沙论》《瑜伽师地论》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在中国佛教四大译师中,首屈一指,为传播佛教做出了不朽的努力。

6、我们知道,在奘译之前,已有支谦、罗什法师等六译传世。特别是什公《维摩诘所说经》更是受人欢迎。在这种情形之下,奘公重译此经的原因是什么呢?说到底,还是不满意。尽管什译本很受世人的喜爱,但玄奘法师还是认为它颇存一些缺点,不尽完美。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其弟于窥基大师《说无垢称经疏》了解到。疏云:“其维摩云净名,义即可,然言则不可,单言维摩,但是垢称,缺少阿罗二字。诘者,枳里底,说也。更云所说,重言何用。但是什公出自龟兹,不解中国梵语,不但浇讹不正,亦乃义意未触故也”。”又云:“品名不同者。经十四品,头数虽同,名或有异。第今名序品,什公云佛国品。契经正说维摩诘事,欲明其事,先谈由序,何故不名序品,乃名佛国?若以实性问佛,佛说严净佛土,乃名佛国。直欲别明佛国之义,不是序述说净名之由序也……”。”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不满的原因,在於他们对译经尺度的把握,亦即原则的不同,并由此影。向到具体操作方法上的差异。如什公喜用意译法,奘公则用直译法。故此,其结果当然是不尽相同的。

7、此外,窥基大师上述评论,还牵涉到罗什法师的修养问题,如“什公出自龟兹,不解中国梵语,不但浇讹不正,亦乃义意未融故也”的说法,就与僧肇所说“什以高世之量,冥心真境既尽环中,又善方言,时手执梵文、口自‘宣译’的话大相径庭。这场笔墨官司,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故略且不论。

8、对照二种译本,得出结果是,二译本义理大致相同,主要是语言上的差异。什译简洁流畅,文句生动。奘译则较详尽繁缛,文稍滞涩。我想,这也许正是奘译本未能取而代之的重要原因吧]

9、不过,由於奘译本卷帙较为繁广,义理颇为详尽,也自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二经互为对照,相得益彰。研究维摩经的学者固然不可忽略它。

10、《注维摩诘经》十卷,是后秦僧肇集撰罗什、道生等三家之言而成的,(又,无锡丁氏於民国十年的刊行本,为僧肇《注维摩诘经》的略本。所略的,大多是罗什,道生注语)。此注本依什译《维摩诘所说经》。

道教放生疏文范本,《维摩诘经》译本及其论疏概况(道海)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中国慈心代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