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道教,人有仁心鼠有鼠道中国佛教放生网_放生仪规放生感应放生功德放生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6 浏览:381次
一、青岛适合放生的鱼类有哪些品种1、昨天,末学去拜访农村的佛友唐居士和她的老伴儿吴居士。唐居士向我讲述了她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2、
我家年年种苞米,年年都有老鼠偷吃。去年,看到老鼠挨个啃苞米,被祸害的有一百多斤。它们光啃尖儿上嫩的那部分,其余的地方不吃。那时候咱也信佛了,也知道它们有灵性,把我逼得没办法了,我就在地里跟它们说,“老鼠啊老鼠,我求你们了,别挨个吃啊!你们吃剩了,我们怎么吃啊?你们要生活,我们也要生活。你们不容易,我们种这点地也不容易。我也不是不给你们吃,要吃,你们就囫囵个地吃。咱们也互相体谅体谅,好不好?我还为你们念佛回向,希望你们都能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是他们两口子给老鼠持续念佛一个星期。3、
今年我们家苞米又下来了,不可思议的是,一棒苞米老鼠也没祸害!老鼠不是没有,我看到的就有两只,个儿挺大!4、
这瓜子也熟了,我一粒粒地都整下来,装在簸簱里,然后放在仓房,我说,“老鼠,我知道你每天也得吃饭,你想吃瓜子也行。不过,你们也得守点规矩,别给我造的不像样儿,免得我收拾起来费劲。”第三天我上仓房一看,别说,老鼠真懂规矩!它嗑完瓜子仁儿,都把皮儿单独弄一小堆儿,和原来的那些好瓜子分的明明白白。这给我和你吴叔乐的!5、


6、

关于教外知识分子与佛教的关系,应是一种互为犄角的关系,而不是那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依存关系。我们既不依附于人王,同样也不能依附于法王,我们要有知识分子自己的独立品格。就是说,云端佛学,我们在呼唤宗教主体性的时候,同时也在呼唤着学术的独立、学术的良知。7、
我想我对佛教教育的定义,以及佛教教育圈的理论模型,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8、

虽然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佛教的弘扬始终被排斥在现行教育体制之外,民众在接受教育期间,无法从教科书上对佛教获得正面的了解,仅有的一点介绍,也是从唯物论角度出发所得出的结论,使得他们对佛教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片面的错误认识上。看到有人来寺院烧香拜佛,就以为佛教只是用来保佑平安的途径;看到信徒中老年人居多,又以为佛教只是闲来无事后的精神寄托;看到个别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又以为学佛是走投无路后的无奈选择;而近年来的部分影视作品,更使很多人以为出家人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豪侠之士。凡此种种,都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佛教的正确认识,需要我们通过正面的宣传去改变。而在当今教界,能够走向社会弘法的法师还是太少,尤其是面对十几亿的人口,这一比例实在是过于悬殊,因而,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的弘法方式,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正信的佛教。9、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我所说的来世化并不是想否定佛法对来世的关心,而是反对那种无视现实人生,仅仅以求得来世快乐作为学佛的目标;我也不想否定临终关怀及超度鬼神的作用,而是反对将超度鬼神作为佛教服务的首要宗旨,甚至以经忏佛事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我也不否定学术研究的价值,而是反对学佛者以学术研究作为学佛的唯一目的;我也不否定对佛教哲理的探讨,而是反对那种把学习佛法当作哲学研究的本末倒置的做法。人生佛教的理念,正是针对这几种流弊提出的,使佛法回归其原有的人本精神,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的人生观及生活方式。10、
答:人生佛教的理念,虽是由太虚大师于民国年间首先提出的,与以往的传统佛教相比,似乎是独立于各宗派之外的新生事物,但究其思想内容,并非创新之见。事实上,人生佛教正是对原始佛教的回归。与其他宗教的以神为本不同,佛教的立足点是人本的。佛陀是以人的身份修道成佛,他的出世虽是要普度一切众生,但重点还是在人,所以说,人道是六道的枢纽。佛教有三世说,佛陀设教的目的是希望众生获得现世乐、来世乐、涅?究竟乐。但我们要知道,无穷的过去是以现在为归宿,无尽的未来是以现在为开端,因而,在原始佛教中,更重视当下生命的改善。无论是生活还是修行,都建立在珍惜当下、把握当下的前提下。而这也正符合佛教的因果原理,由如是因感如是果,我们希望有美好的未来,就应认真对待现有的人生、现有的每一天。二、为母亲放生如何回向家人1、
答:佛法所提倡的现世乐,从世间的层面来说就是“种善因得乐果”,通过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获得人生幸福。在佛教的五戒十善中,还涉及到自他双方的关系,也就是通过持戒修善建立自他和乐的人生。需要明确的是,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现世乐和来世乐又是统一的。佛教所说的出世间的快乐,是依戒定慧修行获得,其内涵是开智慧、断烦恼、证真理,并最终成就解脱。与大多数人为追求一己私欲,由欲望满足而获得快乐的途径是不同的。因为通过这一途径所得到的现世乐,可能是建立在合理的行为规范上,也可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其实质也往往局限于现实的当下,不能给未来人生带来什么利益,甚至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过患。因此,现世乐应以来世乐为参照,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在现实的当下法喜充满,同时给人生带来无尽利益。2、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人生佛教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佛教修行是以出离心为基础,只有具备这一点,我们才能超越五欲六尘的束缚。而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中,正见更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整个佛法的修行都没有离开八正道,其中又以正见为首。传统的宗派佛教,如唯识宗依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建立的唯识正见,中观宗依缘起性空所建立的中观正见,对修道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说人生佛教和传统佛教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在于它针对佛教发展中存在的误区现象而特别提出了为现实人生服务的口号,同时,在形式上将采用更为契机的方式,除此以外,实在无法将人生佛教与传统佛教对立起来。3、


目前,教界办学也在与学界接轨,但过分强调学术,往往会造成信仰的淡化,结果得了学位却丢了果位。而在修行和境界都未能达到相当程度之时就积极入世,也容易被五欲尘劳所淹没,使菩提心被名利心取而代之。内修与外弘也是同样,一些修行具有相当成就的前辈高僧,尚且会因事务缠身而影响到自身修行,何况我们现在的人。在“菩提道次第”中,特别强调菩提心应以出离心为基础,这一过程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经历一定的闻思阶段,没有三学的熏修,相应的僧格和素质还没有培养起来,就急于入世,往往很难正确把握发展的方向。所以,我觉得正确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佛教健康发展的保障。4、
答:佛法的弘扬当然是要走向现代化。佛教是契理契机的,契理就是契合佛法的基本原理,契机就是契合众生根机及时代要求。从佛教传播史上来看,历代高僧大德为了使佛法在不同地区和时代得到传播,总是以当时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弘扬佛法,这也正是佛法形成不同体系和宗派的重要原因所在。所以,现代化的问题不仅是我们今天才面临的,在以往各个时代,历代祖师都曾面临过类似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古代大德们完成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使命,在今天,佛教5、
























佛陀和密勒日巴都是无二之心或究竟真理的展现;至于你如何看他们,决定于你自已的悟境层次。虽然在相对的层次上,佛陀把钵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把桌子放在钵上面;但究竟上,佛陀并没有像小、大、自、他种种的偏见。同样地,对密勒日巴而言,究竟的层次离于大小、内外的概念。事实上,任何知道无二和实证6、佛教的出现,不用说,是由于释迦世尊的应化人间,释迦世尊的应化工作,总括一句:就是做的解脱工作。7、我们知道,释迦世尊降生的环境,是在王宫里,他的出家,是在受了宫廷的欲乐之后。那时他已二十九岁,他为什么要出家?大家都知道,是为了一个‘苦’字,首先发觉的是生死老病的苦,继之又发现弱肉强食的苦,以及为求生存的苦,人与人之间爱憎关系的苦;那些生理的苦,心理的苦,内在的苦,外加的苦。为了解脱这些苦的问题,他就毅然决然地出家了,他想从出家修行的生活中体悟出离苦的方法。终于,佛陀成道了,佛陀已悟到解脱痛苦的方法了。这个方法要是演绎开来,那是说不尽的,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也只有‘缘生性空’的四个字而已。8、所谓缘生性空,可以用两句话来说明:‘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中观论句》)也就是说,凡是依赖着各种因素而产生的事物现象,它们的本来体性都是假有的,都是空的。那么,试问:从宇宙界到人生界,万事万物的产生,又有那一样是不靠众多因素的聚散而出现的呢?所以,缘生性空,才是究竟的真理。9、缘生性空,又可用四句话来解释:‘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阿含经句》)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现象,不论是物理的成、住、坏、空,生理的生、老、病、死,或是心理的生、住、异、灭;不论是自然的,或是人为的,凡是能够成为一种现象,都是由于各种必然的因缘(关系)聚集而成立,所以叫做‘此有(关系)故彼有(现象)’;又由于各种必然的因缘(关系)解散而消失,所以叫做‘此无(关系)故彼无(现象)’。
10、一切的事物,从宇宙到人生,没有一样是永恒不灭的,所以也没有一样是值得依恋的。人的痛苦,却是由于不解缘生性空的道理而来!未得的好处想得到,已得的好处怕失去;已得的不幸怕它不走,未得的不幸又怕它要来。人对于人,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为什么?这是因为认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也认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把内在的‘我’跟外在的一切境界全部对立起来;为了一个‘我’,死命地维护着这个‘我’──我的、我能、我爱、我恨、我要、我不……,总之,是在做着“我’的奴才和牛马。这就是一切纷争、罪恶、烦恼、痛苦的渊薮,所以‘此(我)生故彼(苦)生’,称为‘纯大苦聚集’;可见,不论是自己感受痛苦,或者使得他人感受痛苦,都是由于‘我’的作祟,如果能从名利权力与物我的身心之中,看出了缘生性空的道理,那就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假有的、暂有的、幻有的、虚有的,那还会把它们看得这样认真吗?但要知道,这一切的一切,从性体上看,是缘生而空的;从现象上看,却又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实在,固然由于‘我’的(现前)观念而存在,也是由于‘我’的(已往)造业而感得。因此,从过去到现在,一切的痛苦,都是由于‘我’的自作自受。如果看透了空,放下了‘我’,那就是无我,那就是解脱,那就是‘此(我)灭故彼(苦)灭’,称为‘纯大苦聚灭’。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22-2030 中国慈心代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